此方的周刊
  • 首页
  • RSS
  • Blog

每周见闻:你的 AI 开销如何?

每周见闻:2025-06-22 - 2025-06-29 思考:声音越大的时候,越要独立思考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记载:子曰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 翻译过来,当出现众口一词的情况下,需要独立思考。在这种情况下,往往可能存在偏见、操纵或者群体效应。 当一件事情声量庞大时,直接代入是不用动脑最轻松的。但声音大就意味着正确吗?我觉得这周关于上海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文章就展示了这一点。 其他1、
2025-06-29

每周见闻:又阳了一次

每周见闻:2025-06-15 - 2025-06-22 上周末发烧,新冠抗原一测发现又阳了。浑身乏力躺了 4 天左右恢复,因此上周没有更新周刊。 这次是二阳,发烧热度没有过 38度,身体表现头比较涨和腿很沉重。 恢复之后就正常上班了,还去参加了一天 AWS 2025 的上海峰会。这次峰会有一些收获,其中关于 AI 的议题很多。后面会写一篇流水账简单记录一下。 依旧是之前广州之行十三行博物馆中的照
2025-06-22

每周见闻:感受了黄梅天的广州

每周见闻:2025-06-02 - 2025-06-09 周末跟着老婆去了广州,再次感受那里的美食,过上了一天 8 顿的周末。不得不说老广们真幸福啊,好吃的遍地都是,还不是很贵。 这次去了十三行博物馆,里面的藏品真是好看。这个红色玻璃瓶是当年外销的产品,和游戏里的血瓶很像。做工精湛,顶上的小天使十分生动。 虽说正值黄梅天,但想着我一个上海人还怕这?结果被好好的上了一课。同样是黄梅天,广州还顶着个
2025-06-09

每周见闻:JavaScript 已经 30 周年了

每周见闻:2025-05-25 - 2025-06-01 思考:保持健康,然后挺住这周又看到一篇 28 岁脑力劳动者突发性耳聋的文章(后文有),不由得感慨身体真的很重要。 然后这周面试了 3 位候选人,几乎都是因为国际关系被裁员。技术都很不错,但在大环境变动下都无能为力。而且如此环境下,“35岁魔咒”更加可怕,甚至还有利用面试白嫖的。突然理解了“时代的一粒沙,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”这句话。
2025-06-01

每周见闻:AI 副业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

每周见闻:2025-05-18 - 2025-05-25 思考:放羊人和樵夫最近和同事聊天时,突然想到了放羊人和樵夫的故事: 一天,一个樵夫在山上遇到放羊人。两人便坐下聊天。傍晚,放羊人赶着羊回去了,但是樵夫发现自己的柴还没砍。 放到工作中,是不是有点像产品和开发?需求会上产品交代完了需求,他的活就干完了。但开发的活才刚刚开始。当然,理想情况下,这些会议时间也应该算到开发的工作量中。 但实际的工作
2025-05-25

每周见闻:健康学习到 150 岁

每周见闻:2025-05-11 - 2025-05-18 思考这周阮一峰老师的周刊介绍了 AI 教母李飞飞的故事。 在她的人生重要关头中,都有决定性的转折。尤其是最后翻身成名之时,ImageNet 的积累以及技术的突破,让我想到了两句名言: 机会只留给那些准备好的人。 一个人的命运啊,当然要靠自我奋斗,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。 而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默默积累等待时机。 其他1、zijie0&
2025-05-18

每周见闻:BongoCat 可爱的桌面宠物

每周见闻:2025-05-04 - 2025-05-11 思考这周猫鱼周刊的想法是“创作和变现”。其中一句: 我觉得创作者交付的东西的价值对得起它的价格,并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很重要的。 我很赞同,但又觉得有些理想主义。正如作者提到的 某种意义上说,只要能接受更低的下限,不用创作很优秀的内容,只要能搞定某些流程,就可以赚到钱。 毕竟大厂名片、热点技术就自带流量,有了流量也就能变现。而如果目
2025-05-11

每周见闻:MCP 管理工具来了!

每周见闻:2025-04-20 - 2025-04-27 祝各位五一节快乐,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好好放松一下吧。 Coding1、josean-dev/dev-environment-files[^1] 标签:Neovim,Tools 一个存放了作者个人工具配的项目。我主要参考其中的 NeoVim 的配置。自从用了一段时间的 LazyVim 后,萌生了想配置属于自己的 NeoVim。
2025-04-27

每周见闻:有术无道,止于术

每周见闻:2025-04-13 - 2025-04-20 思考:有术无道,止于术最近在看 B 站 Up 原子能的 MPGA(Make Programming Great Again)系列视频。Up 是位拥有丰富从业资历的前辈,视频内容通俗但有深度。如果你也有一定的行业经验,相信会有很多共鸣。 系列视频并非专注在技术细节,而是从更高的架构维度来分析问题。有种“传道”的感觉,这也让我想到了古语“有道无
2025-04-20

每周见闻:AI 不会淘汰人,但会用 AI 的人会

每周见闻:2025-04-06 - 2025-04-13 思考:AI 不会淘汰人,但会用 AI 的人会这周完全使用 DeepseekV3 完成了一个数据清理的任务。全程我只和 AI 交互以及执行脚本,不参与具体代码的实现。 整个任务用了 1 周时间完成。如果我实际参与代码编写调试,这个任务可能只需要 2-3 天。但,如果告诉你这一周是我的碎片时间呢? 换句话说,AI 提高了我的效率。因为 AI 承
2025-04-13
1234

搜索

Hexo Fluid